数字驱动 空间引领
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时空大数据技术经验,针对传统资产管理存在的“管理粗放、决策滞后”等痛点,创新性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资产空间化管理体系,方案深度融合GIS、大数据等技术,充分发挥空间辅助能力,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率提升30%、运维响应效率提高40%,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,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。
空间重构
突破局限 构建资产空间图谱
针对大型固定资产、公共设施等资产存在“空间数据空白”的难题,基于空间维度建立起资产的数字孪生体系,将传统台账中“名称+编号”的抽象资产条目,转化为具备精准地理坐标、三维模型或者720°全景的精准空间表达的数字化资产,形成全方位的空间图谱,提升了管理维度。例如,在沈阳市历史建筑及文物管理工作中,建立了集平面图纸、位置图形和精细三维建模于一体的空间图谱,并与档案信息相关联,实现了资产的可视化管理,有效支持其修缮维护工作,促进了资产的活化利用。
编码革命
一码贯通 打造资产数字身份证
创新使用空间网格编码体系,赋予每个资产全球唯一数字ID,编码不仅集成地理坐标、时间信息等基础信息,更关联资产新增、维保记录、价值评估等动态信息,贯穿资产全生命周期,让数字资产累积的信息更加丰富,为空间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例如,在居民小区供水管线的管理工作中,通过空间编码和精细的图形位置表达,实现了供水管线的一码管理,显著提升了管线维修管理的工作效率,维修周期缩短近30%,管段开挖前的工作量评估更加准确,减少了误判和错挖的情况。
决策智脑
数据驱动 激活资产的新价值
当前资产管理存在“重保管轻运营、重当下缺预判”的问题,通过“算力”代替“人力”,结合大数据模型辅助资产重构或业务决策,预判并解决资产管理问题,实现从被动运维向主动增值的根本转变,激活资产价值。例如在交通设施的管理工作中,将道路指示线、人行横道线等标线资产实现空间化管理,可以快速获取某条街道内标线数量,评估标线绘制的工作量;在大型企业的房屋资产的管理中,结合周边地价、房价、交通和公共服务情况,分析房屋价值趋势,为顶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该体系已在公共设施、历史建筑等领域成功应用,未来,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,以“大数据”和“空间化”为双引擎,深入查找短板,强化数据驱动,提升数字治理能力,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,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